(热点)七旬翁著书讲述兴化庙会传承史 泰州·民生 泰州新闻网 泰州报业传
本篇文章1358字,读完约3分钟
参观了成千上万的村庄,在凡多里走了四年
近日,《兴化庙会》第四集出版。该书由兴化市民间文化研究者张执笔编撰,现已编成四卷出版。
“像兴化庙会这样的大型庙会在中国是罕见的,对于弘扬民俗文化、发展地方经济、增添地方历史文化感具有重要意义。”兴化市社会科学协会会长罗友高表示,兴化是全国四大庙会之一,兴化庙会为兴化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不少色彩。
包括296个庙会
继承和发扬地方历史文化
在张·易从家狭窄的客厅里,一张方桌占据了空的大部分空间,书和手稿都堆在方桌上。旁边的书柜上,16页的兴化庙会格外显眼。全书共四集,每集约十万字,包括296个村庙会及相关历史文化介绍,宛如一部兴化农村史。
2012年11月,张编辑出版了《兴化庙会》第一集,之后每年编辑出版一集。
“现在人们只知道庙会热闹,却很少有人理解庙会的内涵。编制《兴化庙会》,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庙会的形成历史,继承和发扬地方历史文化。”张说,每个庙会都与一个历史传说有关。比如“昭阳庙会”,就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昭阳将军。纪念昭阳将军的昭阳寺是兴化历史上最早的寺庙;举行“都皖”是为了纪念爱国英雄张勋,有学者说是为了纪念元末盐民起义领袖张士诚;“龙王俱乐部”供奉龙王。因为兴化地势低洼,容易发洪水,农民拜龙王,祈求根治;“三官会”拜天、拜地、拜水。其实是人们对自然的敬畏,警示人们不要破坏生态环境。
据报道,兴化城乡共有庙会305个,覆盖30多个乡镇。目前,“昭阳庙会”、“东岳庙会”、“都安徽”已被列为兴化市非遗项目。
《兴化庙会》出版后,在当地引起了很大反响,很多读者要求买书。省宗教事务局还专门派人买了一套。
收集历史文物
发现了一批散落在民间的“珍宝”
为了收集相关资料,70多岁的张与摄影师孙、阮元豹合作,花了四年时间走访了兴化1000个自然村,走了2万多里,走遍了兴化的城乡。在采访庙会的过程中,张特别注意文物古迹的收集,发现了许多散落在民间的“珍品”。
清代的傅惠安在戴南镇马家庄,清末民国初年的袁安、陈在戴南石堡村的祠堂,周庄边陲镇的保安安,这些宗教建筑在过去鲜为人知。除了古庙,他们还在莆田镇高家荡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单孔砖桥——墨子桥;唐刘时期,发现了近百年历史的百万把伞。陶庄镇,发现清初古民居;茅山镇西丰村发现了唐家“五子”的三栋清代建筑和十多栋清代建筑。与此同时,发现了一批革命遗迹,如周庄湖东兴化第一农村党支部的所在地,鲍忠镇冯佳村解放初期和兴乡政府的房屋等。
张、等人还先后考察了分布在兴化圩以南和东台交界地区的“九庙十八运”,考证了有关遗址,验证了“九庙十三运”的理论。
有趣的是,张等人在河陈镇村参观“三吏会”时,意外地发现村附近还有一个叫福安(今东台)的村子,两个村子的名字与《水浒传》第十回中人物的名字“林的风雪山寺,陆羽的《等待焚草场》”是一致的。《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兴化人,对这片土地非常熟悉。他很自然地在小说中使用了陆谦和福安这两个村庄的名字。陆谦村以东10公里处有一座“十五里庙”,可能就是书中所说的“山寺”。因此,陆谦村应该是一个历史文化名村。
张表示,《兴化庙会》第四集出版后,有热心人士不断为庙会提供线索,他准备出版《兴化庙会》续集,全面反映兴化庙会全貌,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民间文化档案。
标题:(热点)七旬翁著书讲述兴化庙会传承史 泰州·民生 泰州新闻网 泰州报业传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泰州晚报旨在为泰州网民实时呈现准确的社会综合热点信息,泰州晚报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