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靖江中山杉扎根水下立大功 泰州·民生 泰州新闻网 泰州报业传媒集
本篇文章996字,读完约2分钟
三峡库区消落带生物治理问题得到成功解决
重庆市万州区林业局近日发布消息:三峡库区消落带生物治理生态问题已成功解决。记者从靖江国家中山甜菜种子基地了解到,该基地的“中山甜菜118”种苗被选入三峡库区消落带进行生物处理。基地专家周仁山表示,荆江中山杉为解决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的“世界级生态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峡库区消落带是指最低干水位145米至最高水位175米之间的坡岸,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分布在重庆和湖北省的所有区县。由于该段长期淹没在水下,树木花草难以生长,旱季形成大面积无植被区,不仅景观效果差,而且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难度很大。因此,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植被恢复被称为“世界级生态问题”。
据周仁山介绍,中山杉是原产于北美的落羽杉、落羽杉和落羽杉的优良种间杂种后代。它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挑选出来的。自1990年以来,靖江县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合作,引进中山杉进行试种,其中“中山杉118”是国家林业局选育推广的优良木材品种,适应性强,抗风、耐湿、耐盐碱能力强,广泛应用于沿海防护林建设和湿地生态管理。
2002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与万州林业研究所合作,在三峡库区开展杉木造林育苗试验。随后,靖江向万州区提供了第一批5000株苗木。2009年初,三峡水库首次蓄水时,万州区将“中山杉118”的208株苗木移植到托口福利院外的河流中进行浸水试验。当时这些杉木苗直径3到5厘米,高3到4米。经过4年的试验,共保存苗木204株,保存率达到98%。2012年3月,万州区在无锡村、新田镇和托口福利院外165米至175米的河滨消落带,建设了近500亩池杉实验示范林。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三峡水库再次蓄水至175米,池杉幼苗进行了第二次浸水。水位下降后,幼苗再次发芽,生长旺盛,幼苗保存率达到80%以上。
“一个多月前,我去歧口福利院等地查看,发现中山杉生长良好,有的20多厘米厚,七八米高。”周仁山欣喜地说,这充分证明了库区水位变动区165米水位线以上杉木种植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
靖江市中山杉国家种子基地主任石建中介绍,中山杉是一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树种。目前,靖江中山杉年平均销售额超过100万,占据全国中山杉市场的80%。未来,靖江中山冷杉种子基地将顺应海绵城市建设和生态管理的趋势,加大在长江环境治理、海岸绿化和湿地管理方面的推广应用。
标题:(热点)靖江中山杉扎根水下立大功 泰州·民生 泰州新闻网 泰州报业传媒集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泰州晚报旨在为泰州网民实时呈现准确的社会综合热点信息,泰州晚报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