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这些老地名,承载文化勾起乡愁 泰州·民生 泰州新闻网 泰州报业传
近日,《靖江市第一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正式发布,公布了50个需要保护的历史地名。
靖江位于河岸上,早期居民在这里聚集,修筑堤坝和农田,形成了以戴伟命名的地名景观。此后,随着马州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语言、历史、地理和地方记忆融入到地名中,如反映岳飞渡河历史的百义堂、反映地方物产的戈登书记围、纪念烈士遗体的尤仁村柯城村等。
近年来,随着城市边界的不断扩大和老街的改造,许多道路、老街小巷正在消失。靖江区民政局地名办主任高峰介绍,比如西来镇龙潭村就起源于龙的传说。新中国成立后,被政府命名为剑龙大队、剑龙村;东兴镇的老武职桥被黑桥取代;圣祠镇金星村附近的一片良田覆盖着以前的牌楼。在很多老靖江人眼里,一些沉浸在浓郁文化氛围中的地名,蕴含着城市的味道。但是随着城市转型的推进,很多都只能留在遥远的记忆里。
地名不仅是城市历史的印记,也是文化的镜像和载体。高峰说,一个地名要么承载着一个古老的传说,要么铭记着一个历史的变迁,要么依附于某种民俗风情,而其中任何一个都直接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变迁,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
2015年,靖江民政局为社会公开征集旧地名,开始编制历史地名保护名录。靖江地名委员会积极发掘我国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或纪念意义的地名,包括一些历史悠久、使用50多年的地名。通过公开征集、基层推荐、严格筛选、专家评审等方式。靖江市首批50个历史地名保护名录是根据古度、知名度、文化含量、文化独特价值、文化影响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等6个方面确定的。这些地名在这个城市有一定的公众意识,能唤起靖江人的乡愁,代表靖江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如靖江古称银沙、马陀沙,南宋《建安年间志》记载扬州官员自晋人入乡后投降银沙,建安四年(1130年)十一月,越流民居银沙。南宋丁敬元年(1260年),建康知府马光祖在奏折中说:“沈厝治下游河防”:杨刚,即马拓沙,相对而言也是如此。
位于马桥镇白一堂,相传南宋时岳飞路过此地,人们脱下他的白衬衫作为纪念。后人在此建祠堂,祭白衣作纪念,取名白衣堂。查源巷,又名查源巷,位于济江路与人民公园之间,得名于明朝成化八年(1472年),当时知府张汝华在此修建查源府。朱大路位于玉坡港和苗伟港之间,被称为朱大路,因为猪贩子从沿途的农民那里买了大猪,然后把猪赶到江南出售。
地名保护要到位,改动要谨慎。高峰表示,列入全市历史地名保护名录的历史地名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保护和利用,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优先延续和保留。一些已经消失但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历史地名,将根据实际建设适时恢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抛弃、废止或变更。
保护列表
(第一批)
行政区(第7条)
银沙马多沙靖江圣慈
纪氏谢桥Xi来
村庄和定居点(13条)
张公村祖师村白一堂
余敦崩狗卒戴
郑东卫四墩子炮台卫
小关寺宋家石毛家亭
生家堂
街、巷、巷、路(5)
胜利街茶园巷石皮巷
布利朱路
河流、港口、交叉口和桥梁(18)
团河戴宇河鸭前港大井港
蔡家港庙港石齐港
白家岗下石岗八许渡口
迎春桥小土子桥龚天飞桥
秦家桥范家石桥四月桥
九芝桥5离石桥
名胜古迹(7)
鼓山岳庙刘国钧故居
四眼井重楼魁星阁麻州书院
地名故事
[阴沙和马托沙]
靖江古称银沙、马沱沙。《南宋建言年间录》记载。晋人入国后扬州官员投降银沙。建安四年(1130年)十一月,岳在银沙避难。南宋丁敬元年(1260年),建康知府马光祖在奏折中说:“沈厝治下游河防”:杨刚,即马拓沙,相对而言也是如此。
[白宫]
位于马桥镇白一堂,相传南宋时岳飞路过此地,人们脱下他的白衬衫作为纪念。后人在此建祠堂,祭白衣作纪念,取名白衣堂。
[茶园巷]
查源巷,又名查源巷,位于济江路与人民公园之间,得名于明朝成化八年(1472年),当时知府张汝华在此修建查源府。
[朱大路]
朱耷路,位于玉坡港和苗伟港之间,被称为朱耷路,因为猪贩子从沿途的农民那里买了大猪,然后把猪赶到江南出售。
标题:(热点)这些老地名,承载文化勾起乡愁 泰州·民生 泰州新闻网 泰州报业传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泰州晚报旨在为泰州网民实时呈现准确的社会综合热点信息,泰州晚报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