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一张小渔网,“织”出大市场 泰州·民生 泰州新闻网 泰州报业传媒
本篇文章1581字,读完约4分钟
邱明在采样绳网的质量。钱洪斌
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商人赶到工厂进货,几十名工人加班加点,难以满足商人的需求。在这段时间里,泰州大洋绳网厂厂长邱明面临着幸福的烦恼,泰国商人姬神形影不离地跟着他,追着交货。
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一张小渔网在邱明手中编织成100多个品种和规格,畅销东部沿海九省和内陆湖泊。他研制的军用特种迷彩网出口东南亚、中东、东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出口创汇近百万美元。
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在外商眼中成功的中国年轻人,曾经只是一个在异乡打拼的打工仔,一个汽车厂的机械师。
回国创业,在废墟上建工厂
1998年,邱明到台州苏北电机厂工作,在那里刻苦学习,刻苦钻研,很快成为厂内著名的操作专家,用钳子车铣。
不知不觉工作了六年,从小就梦想创业的邱明并不安于现状。趁着还年轻,想做一次冒险,做一份事业。一天下班后,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邱。
邱从事渔网技术生产30多年,相信自己的儿子积累了知识和技能,应该可以创业成功。父子俩一见如故,决定在姜堰区姜多镇创业。
2004年,邱明走访了整个姜多镇,最终看中了姜多村4000多平方米的荒地。夏天,邱明和父亲在工地搭起帐篷,吃住,拔草,拆旧砖,烈日下平整土地。找帮手花了一个多月,但总算找到了一个干净平整的场地。
两个多月过去了,一座1000多平米的厂房从废墟中拔地而起,这也是姜多村历史上第一座标准化厂房。
父子俩精打细算。他们可以毫不吝惜地购买设备,存钱和借钱,筹集300多万元,从日本进口20多套设备,制造和编织各种渔网。
解决问题,把房子卖了进行技术改造
从机械专家变成纺织专家有多容易?创业的路上难免会遇到挫折。其中,顾客的第一次回归,秋明难忘。
2006年春天,一批价值7万多元的渔网被送往山东进行围网养殖。商家收到货后,说有些网眼太大,退货了。
邱明收到退回的渔网后,仔细逐一检查,发现渔网过大的原因是跳扣。工人在操作机器时,可能会因为工艺不好等因素而漏掉一个网格连接,导致两个方形网格形成一个矩形网格,专业上称为跳网现象。
邱明召集全厂员工,围绕退货进行了一次质量课。之后他又陆续做了很多改进,经过几百次调试,跳扣明显少了,但还是没有彻底根除。
于是,邱明外出考察,多次去东海水产研究所征求专家意见。专家建议渔网自动编织机从德国进口,进行新的技术改造项目,优化生产线。
如果欠款没有还清,怎么投资技术改造?经过几次思考,邱明卖掉了在台州市的房子,买了设备,换了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跳扣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渔网质量,降低了成本。
创新发展,成为行业知名企业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在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的同时,邱明也和父亲、妻子组成了技术创新课题组,走自主创新之路。一到空,三个人就聚在一起为顾客研究和定制不同规格的绳网。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已经开发出数百种规格。
他们还轮番向科研院所学习学习,研发出多种增强拉力、抗衰老、防止海藻吸附的配方添加剂。邱明自豪地说,每一种添加剂都是独家配方和核心技术,添加到颗粒中,生产出来的绳网可以长达10年,而同行销售的绳网,两三年就会老化。他们的绳网在海水中浸泡时不吸收水生植物,保证了渔网的清洁光滑。
一家农村小厂,不断创新发展,已成功成为全国绳网行业三大知名企业之一。2015年春,邱明应邀参加中国渔船、捕捞机械、渔具行业协会,作为理事会代表发表精彩演讲,被与会专家称为绳网行业的年轻元帅。
现在邱明为首的大洋绳网厂,已经从6个工人发展到60多个工人,绳网年产量从当年的不到10吨,发展到现在的70吨,年销售收入1000多万,每个员工月薪4000多元。
创业门道
1创业要舍得吃苦,能省就省,但要舍得花钱买设备和科研技术。
关注客户意见和专家建议,进行改革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捷径。
产品再小再普通,只要有创新的核心技术,也能有很大的成就。●邱明
标题:(热点)一张小渔网,“织”出大市场 泰州·民生 泰州新闻网 泰州报业传媒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泰州晚报旨在为泰州网民实时呈现准确的社会综合热点信息,泰州晚报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