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靖江一职校生当上技术总监 泰州·民生 泰州新闻网 泰州报业传媒集
本篇文章1077字,读完约3分钟
他负责杏鲍菇生产基地,同样面积,同样投入,产量增加了2倍
2014年,全市农业开发区杏鲍菇生产基地繁忙,每天有15吨杏鲍菇销往上海。
15吨,什么概念?“相当于第一个国家级工业化杏鲍菇基地上海青浦杏鲍菇生产基地产量的三倍,而台州基地的建设投资和占地面积与上海相近。”市农业开发区杏鲍菇生产基地负责人吴说。
作为台州基地的技术总监,职校生侯海杰用几乎和上海一样的投入和面积,把台州基地的杏鲍菇产量提高了两倍。
部分学生去了职业学校
侯海杰,1990年出生,靖江市马桥镇人。他小时候家里情况不好。他因为初中辅修科目没考上高中,最后去了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在农村长大的侯海杰,觉得农村很多秸秆被烧掉或者扔在野外,很可惜。有一次,一位福建专家来学院教授食用菌栽培技术,开阔了侯海杰的眼界:秸秆可以作为食用菌栽培的原料,杏鲍菇是“平菇之王”。为什么不结合专业,利用秸秆开发杏鲍菇生产?
杏鲍菇,又称杏鲍菇,是一种集食用、药用和食疗为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当时关于杏鲍菇的书籍资料很少,于是他趁着实习的机会一个人去了福建,找到了来讲课的专家就职的研究所,希望边工作边学习。
经常“串帖”学习技术
毕业后,侯海杰的同学大多找到了专业工作,工资在3000元到4000元左右。在福建研究所,他和研究所里的其他民工一样做着同样的工作,月薪只有1200元,不考虑吃住。
当时杏鲍菇是小作坊栽培的,全年生产杏鲍菇的时间只有4个多月。国内只有几家已经生产多年的工业化杏鲍菇企业,技术全部来自研究所。
杏鲍菇以其丰富的肉质、鲍鱼般酥软的口感和独特的杏仁风味,市场容量大,价格高。所以研究所对生产工艺的保密程度很高,工人只分配到某个岗位,很难掌握整个工艺技术。侯海杰除了完成自己的任务,还经常在“弦帖”上工作,注意记录相关参数,整理成册。这样做了3年,系统掌握了杏鲍菇的生产技术。
2012年底,公司派他到市农业开发区杏鲍菇生产基地做技术指导。他收入高,工作轻松。
大胆的技术改革是成功的
"侯海杰技术过硬,工作让人放心."吴说,在基地里,侯海杰不仅完成了技术指导工作,还大胆创新,实施技术改造,提高和稳定了杏鲍菇产量。
为了使杏鲍菇的工业化生产高而稳定,对车间内空气体的温度、湿度甚至二氧化碳含量都有严格的标准,不同季节和地区的参数差异很大。当初工厂设计图都是根据福建省的生产环境设计的。由于房间大小、墙体厚度等设计因素不能满足台州当地气候要求,杏鲍菇产量一度不稳定。侯海杰日夜对工厂内部结构进行技术改造,逐一进行实验。现在,他终于掌握了台州杏鲍菇常年高产稳产的全套技术参数。
标题:(热点)靖江一职校生当上技术总监 泰州·民生 泰州新闻网 泰州报业传媒集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泰州晚报旨在为泰州网民实时呈现准确的社会综合热点信息,泰州晚报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