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从“大水漫灌”到“精确滴灌” 泰州·民生 泰州新闻网 泰州报业传
本篇文章2438字,读完约6分钟
该市实施精准扶贫,低收入人群累计扶贫率居苏联首位
截至去年底,共帮助12.13万低收入人群脱贫,累计脱贫率89.5%,居苏中首位。
截至去年底,集体经营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已超过1150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70%以上,集体收入30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数三年内减少560个。
今年7月起,靖江、海陵、高岗、医药高新区、农业开发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70元,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一体化。姜堰要500元,泰兴、兴化要420元。
在第二个全国扶贫日之际,我市交出了一份精彩的成绩单。在扎实的数据背后,“精准”二字已经成为我市扶贫的关键词。与此同时,我市扶贫理念和机制也从“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靶向治疗“拔根”
站在南纬镇的山脊上,向北望去,可以清楚地看到兴化市朱虹镇政府所在的白色小楼。然而,几十年来,村民们用一根杆子走了一个多小时。
10月13日,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李侃珍一抵达朱虹,就直奔镇南圩基本农田改造工程现场。通过3000多万元,该项目将建设30多公里的道路,开放40多公里的运河,并建造8个新的泵站和28座桥梁。建成后,大型农业机械可以直接在田间作业。
“找出‘穷’根就相当于找到了‘目标’,一个土壤治理工程就能盘活几个村子。”根据市委农工办公室主任姚灿华的说法,精确扶贫是根除贫困的目标疗法。经济薄弱村的贫困成因不同,要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而不是“一眉一须”。
有资源的村要挖掘潜力,盘活资源资产,增加集体收入。比如姜堰区张店镇贾伟村,在市供电局和编辑部的帮助下,通过土地整理,建了一套门面房子出租,每年增加集体收入16万元。
资源稀缺的村庄要善于抓住机遇,无中生有,培育优势。比如泰兴黄桥镇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附近的一些村庄,为了租金和增加收入,建了高射炮广告。
农业基础好的村庄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建立农业机械合作社和农业服务联合体来增加收入。比如泰兴市张桥镇薛庄村,借助帮扶资金和获奖资金,购买了农业机械,成立了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营收入每年增加收入30多万元,一举甩掉了一个弱村的帽子。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正在泰州准确实施,这是因为准确的支持对象、准确的项目安排、准确的资金使用、准确的到户措施、准确的村务人员(第一书记)和准确的扶贫成果。在“适应农村需求”的过程中,我市经济弱势村正在抓住“互联网+”和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等发展机遇。积极探索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新形式、新模式,培育新的增长点。
项目飞地“搬穷窝”
“十一”假期刚过,高岗区临港经济产业园又恢复了忙碌。这里已经建成了八个统一标准的工厂,室内装修也在加紧进行。
虽然不是在自己的村子里建的,但高岗区港口街雅如村村委会主任陈最近喜欢时不时地去工厂看看。原本8个标准厂中6个的收益权和股权分配权分配给高岗区22个经济薄弱村,雅如村就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每个弱村前三年可以享受2000平方米厂房的租金收入,三年后再按照村里持有的标准厂房获得收入。仅这一项每年就能增加这些经济薄弱村的集体收入24万元。
“有了标准厂房,我们村的集体收入每年可以增加到30万。有了这个数字,村里改厕所、建健身广场、照明工程的资金就会下降。”陈直言不讳地说道。
工厂也可以是“飞地”,这是我们城市“精准扶贫”的一大创新。扶贫开发进入关键阶段。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坚持到底”不是选项。把标准厂房搬出“穷窝”,聚集发展,是增加我市经济薄弱村收入的有效途径。
据了解,市本级将对市区经济薄弱村建设标准厂房或其他物业项目奖励30万至50万元。去年以来,共奖励1460万元,累计奖励3123万元。在市级扶持政策指导下,兴化市投资1.2亿元,姜堰区投资4900万元,高岗区投资5400万元建设标准工厂。目前,全市已投入救助资金2亿多元,建成标准厂房、仓储、商业楼28万平方米,投资收益全部归弱村所有。
与造血有关的“结穷亲戚”
给多少帮助钱?资金有没有着落呢?帮钱哥村介绍的项目进展如何?在过去的两天里,泰兴汤臣腈纶公司董事长唐一直在思考几个问题。再过一个多月,老唐就要去市里开会了,接受泰兴市委书记孙耀灿对这些问题的当面询问和评估。
“这种扶贫会议一年开两次。会上,与弱势村挂钩的重点骨干企业CEO和村支部书记会坐成一排,依次汇报。”唐对说道。
老汤的问号,记者在黄桥镇钱阁村党委书记陈炳生那里找到了答案。据陈炳生介绍,老塘作为汤臣公司挂靠的经济薄弱村,不仅每年给千格村10万元扶持资金,还帮助供应村里的再生资源回收厂,并承诺收购所有用于腈纶生产的下脚料。在老唐的帮助下,该村的集体经营收入从2013年的4.8万元攀升至现在的30万元。
给钱和东西只能解决暂时的困难。根据千格村企业回收的资源可以用于丙烯酸制造的特点,只有准确安排挂钩单位和扶贫资金,才能恢复“造血功能”。除了泰兴,村企对接也给靖江市的经济弱势村带来了实惠。目前全市企业共建现代农业项目72个,总投资8400多万元,已安置转移就业2600多人。
从“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需要观念和工作方法的改革创新,需要一批能沉下心来努力工作的扶贫干部。作为政策最后一公里的基层组织,要选对人,用对人,让懂农村、懂管理、懂公益、懂创新的人,为村民脱贫带路。
近年来,我市组织了8名市委常委、6名副市长和80个市级机关部门,帮助黄桥旧区8个经济薄弱镇、40个经济薄弱村和约500名低收入农民。截至今年9月,已帮助高岗、姜堰黄桥旧区部分经济薄弱乡镇和低收入农民,投入帮扶资金4300多万元,支持116个增收项目,设立159个实践项目,慰问1850名低收入农民。
同时,各市(区)也采取了积极行动。兴化市组织680名领导干部联系402个村(社区)和308家企业,帮助3814户贫困家庭。泰兴市在黄桥老区东部乡镇制定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工作方法,扶村到户。姜堰区建立了“三级救助”机制,实现了对经济薄弱村的“全覆盖”救助。
标题:(热点)从“大水漫灌”到“精确滴灌” 泰州·民生 泰州新闻网 泰州报业传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泰州晚报旨在为泰州网民实时呈现准确的社会综合热点信息,泰州晚报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