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20年来,3847位逝者魂归长江 泰州·民生 泰州新闻网 泰州报业传媒集
本篇文章1502字,读完约4分钟
让悲伤化作一股泉水,让生命回归自然。本月30日,我市将举行第18届公益性集体河葬骨灰。
记者从该市的基斯花园了解到,近年来,随着观念的转变,河葬等生态葬逐渐被公众接受,虽然比例不高,但每年都在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在死后选择进行河葬、树葬、花葬等生态葬,成为环境葬的先驱。
昨天,记者在花园见到夫妇时,他们正准备为已故的父亲和母亲申请安葬姜。他们的父亲王宝信于1999年去世,至今已有20年。
父亲去世后一直没有安葬,所以骨灰盒存放在基斯花园,母亲前年去世。经过几个孩子的讨论,我们决定选择河葬的形式,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以另一种形式团聚了。王忠文告诉记者,他父亲去世时84岁,母亲去世时100岁。两个老人活着的时候,总是叮嘱:死后不要干大事。
河葬不占地方,无污染,更环保,为后代节约土地。以后有水的地方都可以哀悼。王忠文说。
数据显示,自1998年开始河葬以来,已有3847名死者的骨灰散落在我市的长江中。
其中有三代六人骨灰撒河。2011年叶云峰父亲去世时,留下了最后一个愿望,选择河葬。叶云峰和弟弟按照父亲的遗愿参加了第15次河葬,让父亲的骨灰融入河水,与亲人团聚。早在1997年南门公墓迁址我市时,她的家人就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其祖父、祖母、母亲和姐姐的骨灰参加了我市第一次河葬。
又从外地赶来台州参加河葬。常州人晁赞美,在了解了台州举办的河葬活动后,前往台州为亡父申请河葬。她说:我爸一辈子都在提倡环保,死后一直提倡河葬,说这样可以节约土地,减少给孩子带来的麻烦。
该市基斯花园的负责人鞠一民说,在过去的20年里,有知识分子、环保主义者和许多普通人选择通过河葬回归自然。他们活着的时候,为了国家,为了社会,尽了最大的努力。他们死后,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河葬会污染饮用水源吗?这也是很多市民关心的问题。对此,居一民解释说,人体骨灰的主要成分是钙、磷等无机物,主要元素是钙、磷、氧、碳。骨灰中的磷含量很少,相对于水频繁流动的长江来说只是沧海一粟,不会污染河流。至于人类生前携带的病原体,更不可能进入河流,因为火化炉的温度高达900-1000摄氏度,任何病原体都可以被杀死。
2017年,民政局在卧龙公墓西广场修建了河葬公祭纪念馆,以纪念选择入土为安的逝者,同时也为其附近的亲人提供了祭拜和缅怀亲人的场所。
随着绿色生态葬理念的推广,一种新的文明祭祀方式应运而生。去年我市大力推行新型殡葬改革后,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了生态葬的形式。自今年开始河葬登记以来,已有60多个家庭前来登记。鞠一民表示,为了引导群众不留灰,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2014年12月,市下发了《台州市城市节地生态殡葬法减免奖励暂行办法》,所有选择河葬的城市居民可免交河葬直接费用,每例奖励1000元。
人死不能复生。怎么埋他们只是方式问题。牺牲是真诚的,不是在墓地。与其怎么埋,不如让老人活得开心。这是我们应该提倡的。提倡河葬的市民陈女士如是说。
2000多人选择了花葬和树葬
除了河葬,还有树葬、花葬等其他形式的生态葬。
花葬和树葬是指用花(树)代替墓葬,在指定的墓地区域为死者种植一朵花(树),在花(树)前挖一个小坑,将骨灰盒埋在土里,在花(树)前留下统一的标志。死者亲属可以选择使用可降解的骨灰盒。在一定时期内,可降解的骨灰盒可以自动溶解,骨灰融化到土壤中,可以作为有机肥促进树木生长。
近年来,受环保理念的影响,本着传统的将死者埋在地下的理念,意味着将生命和树木融为一体,让生命得以延续和升华。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这种方式安葬死者。
据统计,自实行花葬、树葬以来的13年里,2010年逝者的骨灰被深埋在花树之下。
标题:(热点)20年来,3847位逝者魂归长江 泰州·民生 泰州新闻网 泰州报业传媒集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泰州晚报旨在为泰州网民实时呈现准确的社会综合热点信息,泰州晚报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