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一条网笼子,富了全村人 泰州·民生 泰州新闻网 泰州报业传媒集团
本篇文章1368字,读完约3分钟
代家村网箱成为村民创业就业增收的渠道。村里几千人打工,年劳动收入2500多万元
近日,兴化市胡林乡戴家村归国女大学生黄萌网店正式上线。网店主要卖村里做的各种网箱。
“我爸送的网箱,我妈织的网箱,我女儿网上卖的网箱,网箱成了家里的主业。”戴家村党支部书记王连元向黄萌网店表示祝贺。
黄梦生在村里的一个普通家庭长大。就她记忆所及,她的父母一直在村里的网箱里工作。网箱不仅为她家建了一栋别墅,还为她提供了教育,直到她大学毕业。
网箱的生产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戴家村的几户人家发明了在鱼塘里捕捉虾和螃蟹的网箱。网箱最初是以竹条为骨架,后来演变成铁条。为了防止铁条生锈,腐蚀铁条上的网线,他们还发明了在铁条上穿塑料皮的方法,解决了腐蚀网线的问题。
从自给自足到销售盈利,村民们在代家村形成了一个网箱产业。王连元说,村里有提供织网材料的织网企业,有提供铁条的塑料皮革加工厂,有提供网脚的碎石加工作坊。据统计,全村有27家网箱加工厂,从业人员1200多人。近几年全村网箱年销售额达1亿元,其中劳务支付2500多万元。
4月10日,记者在代家村北部的网箱生产聚集区看到,一座座棚式建筑的网箱加工厂首尾相连,绵延数千米,宛如卧龙。对面是经营网箱的店铺,门前堆着一堆堆的网箱。
记者走过厂房,只看到女工们蹲着或坐着,对着笼子或织网或缝纫。
国年网箱加工厂厂长毛国年是个“老古董”。他告诉记者,一个成型的笼子在每个齿轮上有一个“倒胡须”,在笼子的两端有一个“笼子袋”。“倒口”就是让虾蟹钻进去;“笼袋”是用来存放从“倒髯口”钻入笼中的虾蟹的。“虾笼”、“虾袋”称为“魔术”,当地居民统称为网箱。
网箱长短不一,每个齿轮之间的距离固定在50厘米。养殖池口一般放置15档虾笼。毛国年说,不要小看一个笼子,它要经过18道工序,包括剪网、穿网、缝胡须、接笼袋、装沙砾脚、整理材料、编笼袋等辅助材料。
“目前批发出去了,第一档7块钱,我们只提5毛钱的利润,剩下的给针织工人。”许华网箱加工厂厂长许华说,以织工为例,一级工资从0.3元涨到0.5元,从去年开始涨到1.25元。一个熟练工一天能织170多个档次,一天能挣200多块钱。
“昨天缝了150份文件,工资187元。老板还关照了一顿午饭。”正在网箱前飞针的女工范双莲一边做一边和记者聊天。于是村里建了很多网箱工厂,搭建了一个为大家打工的平台。“在家就业,工作也不算太苦,一天能赚个一两百块,哪里能找到这么好的东西!”
戴家村是著名的渔村,有6400亩集约化池塘和4000多亩水面。戴家村没有闲人。这个村子里有2700名劳工。大部分男工在水产养殖和运输笼中工作,大部分女工在编织笼。连老人也不闲着。老人眼睛不好的时候,就给网箱厂倒石子装网箱脚。"一天80块,还经营大米和一包烟。"70多岁的村民毛仁昌笑着说:“干点活,身体会更强壮。”
为了做大做强网箱产业,富民,村里决定将村里与老兴东路之间总面积300亩的废弃鱼塘填平、夯实,作为“网箱”的生产聚集地,建设“中国代家‘神奇网’产业园”。
工业园区将建设标准化车间、仓储中心、生产平台、信息中心、商业销售平台和对外宣传平台。村里也会注册一个统一的有限公司,让网箱生产从无序到有序,从作坊式生产到标准化、产业化。(本文面积计量单位约为0.0667公顷/亩)
标题:(热点)一条网笼子,富了全村人 泰州·民生 泰州新闻网 泰州报业传媒集团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泰州晚报旨在为泰州网民实时呈现准确的社会综合热点信息,泰州晚报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