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靖江讲经艺人整理百万字宝卷 泰州·民生 泰州新闻网 泰州报业传媒
本篇文章1491字,读完约4分钟
讲座结束后,收集数据,根据人们的喜好重新创作
近日,靖江讲学艺术家刘撰写的《城隍之书》和《佛书》两部手稿正式完成,等待排版印刷。
2008年,靖江宝卷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刘萌生了整理出版他所演唱的80多首宝卷代表作的想法。“作为靖江宝卷的新一代歌唱艺术家,台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应该以实际行动为靖江宝卷的传承做出贡献。”刘对说道。
从小木匠到“小佛头”
刘,生于1963年,因高烧不退,高考失利,错过了上大学的机会。再加上家里经济拮据,无法让他继续读书,刘只好去学木工。
在工作和休息的时候,刘喜欢哼哼和唱歌。旁边一个卖纸马的老头建议可以学讲课。"老人的建议让我非常兴奋。"刘说,从10岁起,他就喜欢听讲座。他可以整夜听课而不感到累。第二天他还能记住80%的内容。
刘到处问人,终于走到了当时靖江著名讲学家袁的门前,开始了他的讲学生涯。
学讲课没有文字可循。老师讲课时,刘一边喝水、递毛巾,一边背诵老师讲课的内容和风格。袁总是喜欢利用这种转变来试探他的徒弟们到底记得多少。有着惊人记忆力的刘从不让他的主人失望。
在刘的记忆里,80年代的靖江“做讲座”是很流行的。在最忙的时候,师徒们一个月要赶28次会,有时候甚至是除夕夜的早上。在这几乎马不停蹄的变故中,刘以他的细心、聪明和悟性,尽了袁先生的衣钵,于1983年正式开始演唱。在靖江,讲师也被称为“佛头”。在这一行里,刘,当时才21岁,年纪比较小,所以大家一开始都喜欢叫他“小佛头”。
把讲课的艺术带到南艺课堂
一条木鱼、一个钟罩、一个佛脚、一个“佛头”和一杯饮料,观众们正坐在危险中,听着一个令人着迷的宝藏故事。
《小佛头》刘虽然年轻,却因为讲经典而大受欢迎。
“讲课的考验是‘佛头’的知识、经验和临场表现水平,普通人是讲课好坏的‘试金石’。”刘说,《佛头》要学会挑出主要情节,把故事讲得尽可能生动、动情,讲故事的冲突是跌宕起伏的,一般人只能听。反之,简单明了就容易被淘汰。
刘开始讲学的时候,靖江“佛头”只有三十多个。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目前靖江区已有200多名“佛头”,刘有11名徒弟。
近年来,刘被评为靖江、泰州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并接待了众多来京考察宝卷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刘在泰州市人民著名演讲比赛和江浙沪千年宝藏交流活动中的出色表现多次获奖。2011年应邀为南京艺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师生演唱《靖江宝卷》,让靖江这一草根文化登上大学堂。
如今,50多岁的刘依然声音洪亮。说到精彩的事情,他的眼睛亮亮的,表情万千。人们非常喜欢听他的讲座。
收集整理近百万字宝卷
近几年来,会讲课的人少了。刘看到他的听众越来越多,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听讲座。他深切感受到讲座和宝典的没落。
“我也想为靖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做贡献,为靖江宝卷做贡献。”刘对说道。
从2008年起,刘利用业余时间,记录整理了一部《玉蝉十二美》,其中收录了他所演唱的7部具有代表性的宝卷(圣卷2部,草卷5部),以及介绍靖江讲学和科学仪器的8篇文章,共计74万字。2014年,这些手稿由靖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出版,编入《可移动宝藏图书馆》。
《玉蝉十二美》出版后,刘从未停止对宝卷文本的收集和整理。讲学后,他到处收集宝卷文本,先后在靖江、常州各乡镇收集了许多珍贵的宝卷文本。“收集的文字大多只有几千字,只是简单的描述一个故事大纲。需要进一步丰富内容,结合靖江人的喜好添加更丰富更细致的和声、道白等。形成一个完整的文本。”刘介绍,目前已收集《城隍书》约18万字,《佛典》4万字,正在创作《儒释道传》一书。
标题:(热点)靖江讲经艺人整理百万字宝卷 泰州·民生 泰州新闻网 泰州报业传媒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泰州晚报旨在为泰州网民实时呈现准确的社会综合热点信息,泰州晚报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