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听,人才强市前行的足音 泰州·民生 泰州新闻网 泰州报业传媒集团
本篇文章1637字,读完约4分钟
——台州市人才工作发展纪实
只有国家建立了,政府治理了,产业繁荣了。台州“推进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争做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关键在于人才。本报从今天起推出“台州人才”专栏,旨在宣传我市人才政策,正确把握人才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和新特点,进一步加强我市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加快建设国际化人才高地,以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推动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
人才是城市的“梦想家”,永远引领着社会前进。
近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市人才工作加快发展,创新力度加大。从人力资源大城市走向人力资源大城市,已经成为时代的强音。数以百万计的人才把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投向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谱写了历史的新篇章。
坚持质量第一
抓住机遇,大力吸引人才,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这已经成为目前我市吸引人才的鲜明特色。我市加快引进有特色的人才引进计划,加大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
——《双重创造》计划。该计划自2010年开始实施,市财政每年拨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引进我市的高层次人才(团队),特别是行业领军人物围绕我市主导产业进行创新创业,加快重点行业人才集聚。
-“为智慧招募人才”的计划。该计划自2009年开始实施,以各类人才科技交流对接活动为基础,灵活引进“千人计划”专家、“科技市长团”教授、“博士集聚计划”博士到我市企业工作,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创新发展能力。
——计划“汇聚名校优秀学生”。该计划于2013年首次实施。通过创建台州青年人才储备中心,旨在吸引“985工程”等名校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来我市工作,为我市青年人才队伍注入优质的活水。今年有25名优秀应届毕业生成功签约。
政策的春风形成了高层次人才来泰国创新创业的热潮。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产业等众多急需人才来到台州创新创业,取得了一批惠民促发展的巨大成就。
如今,我市引进的一批科研团队正在创造新的历史。泰州莒南新能源有限公司新材料R&D及产业化团队,核心技术成果领先,在大规模降低石墨烯生产成本、缩短石墨烯生产周期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产业化指日可待。
目前,已有77名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来泰创新创业,1000多名灵活引进的专家、教授、博士为我市企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做出了积极贡献。
培养地方高层次人才
建设创新型城市,本土人才是主体。
2007年,全市开始实施“311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计划以5年为一个培养周期,每周期选择中青年科技带头人约30人,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约100人,优秀青年拔尖人才约1000人进行重点培养,在相关领域做出巨大贡献,成为全市各行业骨干人才。“311工程”已成为与“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相辅相成、相互衔接的地方高层次人才培养开发体系。
在“311计划”的引领下,我市先后制定并实施了各具特色的地方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互补互联的地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发展体系也正在形成。
——我市2011年实施的“科技型企业家培养工程”和今年启动的“企业家精英培养‘双百’工程”,针对现有高成长性科技企业负责人,在5至10年内培养、选拔和重点扶持600名现有科技型企业管理人才和年轻拔尖人才。
——协调专业技术人员建设。实施“优秀教师培训工程”,加强教育人才培养,优化教师管理机制。实施“卫生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卫生科技创新,统筹城乡卫生人才资源,加快卫生人才队伍转型升级。
——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和“社会工作者培养计划”,培养选拔各类优秀人才1000多名,引导他们聚集在新农村建设、社会管理等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
人才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资源、先行者和推动者,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
在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上,“第一资源”日益发挥其“第一”作用,在“转型升级、整合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显示出无限生机。
在江苏斯坦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众多国际国内著名干细胞生物学家、分子生物学专家、医学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组成的活跃的干细胞专业技术创新团队,聚集了一批有创业梦想的高端人才。他们瞄准世界前沿干细胞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细胞因子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空白,而且与国际同行相比处于领先地位,默默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从沿江产业到何丽霞特色经济板块,从经济开发区到新能源产业园,从南方新城到东部新区...在各地的经济发展地图上,人才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泰州长江大桥北桥头堡和被誉为“江东台州门户明珠”的泰州港核心港区,以人才集聚推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推动人才集聚,初步走出了人才经济“1+1+2”的新路子,实现了产业升级与人才集聚同频共振。人口不到0.6%,土地面积不到1%,核心港区创造了1.59%的国内生产总值和1.32%的财政总收入。目前港区有1家上市公司和1家财富500强企业,形成40亿级特色产业,实现人才与产业高度融合。落户核心港区的大连科棉木业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专业从事地板生产的a股上市公司。随着众多领军人才的加入,公司产值在短时间内从1亿跃升至5亿。
人才管理改革试点地区将先行一步
打造东方医学人才的硅谷,开放创新之风吹遍向太州。
临近建设“中国第一、世界著名”医药名城的目标,我市第一个人才管理改革试点地区正在台州南部新城迅速崛起。
体制机制充满活力。在中国医药城,市委、市政府坚持带头,大胆探索,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不断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建设正在破冰。
-特殊定位。致力于建设“中国第一医药城”,始终把人才资源的集聚放在建设和发展的核心位置,通过创新人才服务、创造优秀人才环境,努力提高人才工作的国际化和专业化水平,突破三线城市高层次人才匮乏的瓶颈,打造医药行业人才集聚高地。截至2012年底,已聚集国内外高层次人才1480余人,其中国际领军人才100余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22人,入选省级“双创新计划”51人,入选省级“创新团队”3个团队。
-特殊政策。2011年12月,我市发布《关于加快建设中国医药城“人才特区”的若干规定》,从创新创业资金、财税金融支持等10个方面,设立每年6000万元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专项资金,支持中国医药城实施“113人才引进计划”。人才政策体系创新走在全省前列。
-特殊机制。首创医药行业岗位薪酬标准体系,在国内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医药行业第一岗位责任制和薪酬对应制度,为跨国医药巨头入驻、引进国际医药人才提供科学依据。中国医药城进驻了50多所国内外知名大学和R&D医药机构,成功申报了400多项“世界级、国内领先”的医药创新。
-特殊环境。中国医药城实行与国际接轨的科研管理体系,为创新创业型人才打造世界级的科研平台和创业环境,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代理”和“一站式”服务,并派出专家处理医疗和住房服务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今年5月,省内首个外籍院士工作站落户中国医学城,美国科学院院士、皇家整形外科学院院士朱成为“院士主席”,成为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双料”领军人才。
坚持党管人才不动摇的原则
党如何管理人才才能有效?“关键是高层领导要抓住第一资源”。我市的探索实践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实践“一把手”的途径和方法,抓第一资源,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办机构、管资金、管方法,创新人才工作正能量的提供者、聚集者和保证者,为人才的最大利用提供服务。
——围绕党的十八大对人才工作的新要求,我市起草了《实施党管人才原则的暂行办法》。调整和充实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完善领导体制,完善决策、沟通协调、分工协作的责任机制,加快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大局、人社部门切实履行职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局面。
——在全市6个市(区)、高新医药区的党委(工业)组织部门设立了人才部门。加强人才工作队伍建设,有序增加人才工作专职人员,加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人才工作职能处室建设,确保工作职能有效履行。
——我市将人才工作考核纳入市(区)和医药高新区党政领导班子科学发展考核体系,权重位居前列,考核结果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积极推进党组(党委)“一把手”抓人才的整体协调和整体推进,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环境,抓第一资源的“一把手”得到充分体现。
伟大的时代呼唤人才,人才帮助伟大的事业。随着人才强市战略的扎实推进,我们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未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人才,发挥自己的才能。
标题:(热点)听,人才强市前行的足音 泰州·民生 泰州新闻网 泰州报业传媒集团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泰州晚报旨在为泰州网民实时呈现准确的社会综合热点信息,泰州晚报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小编将予以删除。